5个最成功的麦当劳 广告:品牌传奇背后的创意力量
作为全球最具辨识度的快餐品牌之一,麦当劳长年在全球推出无数创意十足的广告。McDonald 广告不只是推销食品,更是情感连结、文化回忆与本地化策略的代表。在香港,这些广告不仅深入民心,更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。以下我们精选出5个最成功的麦当劳 广告,带你探索品牌如何以创意打动人心。
1. 【叔叔之家的温情传承】——经典中的经典
在众多麦当劳 广告中,最打动人心的一支非《在一起才是家》莫属。这支由麦当劳叔叔之家(Ronald McDonald House Charities Hong Kong)推出的微电影,讲述了一位罹患重病的女孩的弟弟与其家人之间的真挚情感。在病痛与无助之中,陪伴成为最重要的治疗。
为何这则麦当劳 广告能获得YouTube收看过二百万次的成功?
- 真实故事带动强烈情感共鸣
这支mcdonald 广告不同于传统的产品销售导向,它聚焦在家庭关系与生命议题,透过细腻的剧情铺陈、真挚的演出与温暖的旁白,唤起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。广告中那句“孩子不是一个人战斗”深深触动人心,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共鸣金句。 - 凸显品牌的公益精神与社会价值与单纯卖食物的广告不同,麦当劳 叔叔 之 家 广告展现出品牌对社会的投入与责任。广告不只是推广麦当劳叔叔之家的服务,更强调了“家人陪伴”的重要性,提升品牌正面形象。这种“品牌+公益”的策略不但增强消费者信任,也让麦当劳 广告在人心中占据更高的位置。
- 与香港本地情境紧密连结广告中的故事背景、语言、演员皆为本地制作,强调本地家庭面对病患时的真实处境。这不仅提升了香港观众的共鸣感,也显示了品牌在地化经营的成功。这支广告更获得许多本地媒体转载与讨论,成为2023年最受关注的麦当劳 最新 广告之一。
2. 《开心乐园餐 × 坏蛋奖门人3》联乘广告
在2017年夏天,麦当劳推出与人气动画电影《坏蛋奖门人3》(Despicable Me 3)的联乘活动,成功制造一波开心乐园餐热潮。这个McDonald 广告以活泼节奏、充满动画角色的小小兵(Minions)作为主角,立即吸引小朋友目光,同时打动家长的情感与回忆。
令这个 麦当劳 广告成功的因素:
- 强势IP合作,提升品牌话题性小小兵作为当时全球最受欢迎的动画角色之一,拥有庞大粉丝群。这次麦当劳 最新 广告精准搭配电影上映时机推出联乘活动,不但吸引孩童,更唤起家长的好奇心与怀旧情怀,成功实现“一鱼两吃”的策略。
在香港,这波联名玩具更一度成为“限量抢购品”,不少家长特意每日前往不同分店集齐全套玩具,无形中加强了品牌黏性与客流量。 - 广告节奏明快,色彩饱和,视觉强烈此个Mcdonald 广告以30秒紧凑节奏展示玩具系列与快乐用餐情景,配合动画风格与活泼音乐,让观众即时进入角色世界。这种“角色入侵日常”的行销策略,不只是单纯卖产品,更是打造情境与幻想。
3. 麦当劳 × Mirror 姜涛广告:偶像经济
在2021年,麦当劳与香港超人气男团Mirror成员姜涛合作推出限时餐饮及广告活动,掀起全城关注。这不仅是一则麦当劳 最新 广告,更是一场现象级的跨界合作,完美结合偶像魅力与品牌行销力量,成功开拓Z世代市场。
为何这则 McDonald 广告 成为病毒式话题?
- 偶像经济下的极致运用姜涛作为Mirror中的人气王,在2021年可说是“香港最红的男人”。麦当劳 广告邀请他担任主角,不只是借助流量,而是让品牌“被年轻人看见”。广告中姜涛展示了专属的餐点选择,并鼓励用户下载麦当劳 App下单,成功带动应用程序下载量激增。香港不少分店因姜涛联乘套餐而出现排队人潮,甚至出现餐盒收藏热潮,不少粉丝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购买证明,形成二次传播效应。
- 广告剧情与风格贴近偶像MV此支麦当劳 广告充满MV风格——姜涛在会议室、篮球场、用餐场景中出现,以轻快背景音乐与精致画面呈现,与其明星形象高度一致。这不只是代言,而是把品牌与偶像“形象合一”。这种高质感、明星主导的叙事方式,令广告本身具有娱乐价值,观众甚至会“重复观看”,成为品牌极少数能主动吸引眼球的内容类型。
- 品牌年轻化策略的成功转型一直以来,麦当劳 广告在香港偏重家庭与社会关怀,但此广告明确转向年轻人市场,透过偶像、社群、数字互动进行全方位渗透。这是一种品牌形象的再定义:不只是童年回忆,更是年轻人的“潮流生活方式”。广告同时鼓励用户使用App订购专属套餐,带动数字转型与用户习惯养成,从线下消费转向线上体验。
4. McSafe Drive 安全驾驶广告
在捷克共和国,麦当劳与创意代理商 DDB Prague 联手,于2020年推出一系列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平面麦当劳 广告,名为《McSafe Drive》。这是品牌近年来最具风格与社会意识的创意之一,透过得意又识别性极高的视觉,提醒驾驶者:就算肚子饿,也要记得安全驾驶。
为何这则 麦当劳 广告 备受好评?
- 品牌识别度高:不显整个M仔标记,也看得出是麦当劳
这一系列广告完全没有出现任何汉堡、薯条,而是在完整或不完整的金拱门上加了安全带扣和速标针。以及用了拱门形状作车头灯。配合着麦当劳的招牌红色,打造出“不需说明也看得懂”的视觉语言。虽然画面简单,但观众马上能联想到麦当劳 广告的风格,进一步传递“肚子饿但别超速”的中心讯息。
创意背后带出品牌责任与公共讯息
不同于一般的促销导向Mcdonald 广告,这一系列广告的重点不在于“买一送一”或“新品介绍”,而是呼吁驾驶者:不要因为肚饿而忽略交通安全。广告中温柔地提醒大家“饿也别急,开车也要慢慢来”,展现品牌对公共安全的重视。这让消费者重新认识到麦当劳不只是卖快餐的企业,也是愿意投入社会责任的全球品牌。捷克广告,却具备全球适用性
虽然此为捷克市场专案,但设计语言与讯息极具国际性。这组麦当劳 最新 广告完全可以被复制至其他地区(包括香港),特别适合以户外海报、巴士站灯箱或停车场等场景使用,寓教于娱乐。
5. 麦当劳香港“C.A.R.E”活动:疫情期间的社区关怀典范
在2020年初,麦当劳香港(McDonald's Hong Kong)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,启动了名为“C.A.R.E”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,“C.A.R.E”代表关怀(Concern)、保证(Assurance)、关系(Relation)和提升(Elevation),每个阶段均针对不同的受众和需求,展现了麦当劳广告在疫情期间的创新与关怀。
- 第一阶段:关怀(Concern)为了提升员工士气,麦当劳向全港15,000名员工提供了“员工打气包”,内含消毒湿纸巾、家人专用的食品兑换卡,以及行政总裁黎韦诗(Randy Lai)的亲笔信,表达对员工的关怀与支持。
- 第二阶段:保证(Assurance)为了让顾客安心,麦当劳在店内张贴了卫生措施的海报,员工佩戴标示每小时洗手的徽章,并在外卖袋上贴上鼓励讯息的贴纸,强调品牌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视。
- 第三阶段:关系(Relation)透过电视广告和社交媒体,麦当劳推广亲子间的正确洗手习惯,将家庭卫生与品牌形象联系起来,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,增强家庭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联系。
- 第四阶段:提升(Elevation)麦当劳向医院管理局的医护人员和支援员工捐赠了90,000张感谢卡和总值超过900万港元的免费产品优惠券,感谢他们在抗疫前线的付出与奉献。
为何这则麦当劳广告成功?
- 全方位的关怀策略:从内部员工到外部顾客,再到社区医护人员,麦当劳展现了全面的关怀,提升了品牌的社会责任形象。
- 即时应对与沟通:透过多渠道的沟通策略,麦当劳在疫情期间迅速传递了品牌的关怀与支持,增强了顾客的信任感。
- 品牌价值的深化:透过实际行动,麦当劳将“关怀社区”的品牌价值具体化,深化了品牌与社区之间的联系。
资料来源:
https://muse.world/mcdonalds-wants-you-to-mcdrive-safely-in-this-road-safety-campaign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