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個最成功的麥當勞 廣告:品牌傳奇背後的創意力量

作為全球最具辨識度的快餐品牌之一,麥當勞長年在全球推出無數創意十足的廣告。McDonald 廣告不只是推銷食品,更是情感連結、文化回憶與本地化策略的代表。在香港,這些廣告不僅深入民心,更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。以下我們精選出5個最成功的麥當勞 廣告,帶你探索品牌如何以創意打動人心。

1. 【叔叔之家的溫馨傳承】——經典中的經典

在眾多麥當勞 廣告中,最打動人心的一支非《在一起才是家》莫屬。這支由麥當勞叔叔之家(Ronald McDonald House Charities Hong Kong)推出的微電影,講述了一位罹患重病的女孩的弟弟與其家人之間的真摯情感。在病痛與無助之中,陪伴成為最重要的治療。

為何這則麥當勞 廣告能獲得YouTube收看過二百萬次的成功?

  1. 真實故事帶動強烈情感共鳴

    這支mcdonald 廣告不同於傳統的產品銷售導向,它聚焦在家庭關係與生命議題,透過細膩的劇情鋪陳、真摯的演出與溫暖的旁白,喚起觀眾內心最柔軟的部分。廣告中那句「孩子不是一個人戰鬥」深深觸動人心,也成為社交媒體上的共鳴金句。

  2. 突顯品牌的公益精神與社會價值

    與單純賣食物的廣告不同,麥當勞 叔叔 之 家 廣告展現出品牌對社會的投入與責任。廣告不只是推廣麥當勞叔叔之家的服務,更強調了「家人陪伴」的重要性,提升品牌正面形象。這種「品牌+公益」的策略不但增強消費者信任,也讓麥當勞 廣告在人心中佔據更高的位置。

  3. 與香港本地情境緊密連結

    廣告中的故事背景、語言、演員皆為本地製作,強調本地家庭面對病患時的真實處境。這不僅提升了香港觀眾的共鳴感,也顯示了品牌在地化經營的成功。這支廣告更獲得許多本地媒體轉載與討論,成為2023年最受關注的麥當勞 最新 廣告之一。

2. 《開心樂園餐 × 壞蛋獎門人3》聯乘廣告

在2017年夏天,麥當勞推出與人氣動畫電影《壞蛋獎門人3》(Despicable Me 3)的聯乘活動,成功製造一波開心樂園餐熱潮。這個McDonald 廣告以活潑節奏、充滿動畫角色的小小兵(Minions)作為主角,立即吸引小朋友目光,同時打動家長的情感與回憶。

令這個 麥當勞 廣告成功的因素:

  1. 強勢IP合作,提升品牌話題性

    小小兵作為當時全球最受歡迎的動畫角色之一,擁有龐大粉絲群。這次麥當勞 最新 廣告精準搭配電影上映時機推出聯乘活動,不但吸引孩童,更喚起家長的好奇心與懷舊情懷,成功實現「一魚兩吃」的策略。
    在香港,這波聯名玩具更一度成為「限量搶購品」,不少家長特意每日前往不同分店集齊全套玩具,無形中加強了品牌黏性與客流量。

  2. 廣告節奏明快,色彩飽和,視覺強烈

    此個Mcdonald 廣告以30秒緊湊節奏展示玩具系列與快樂用餐情景,配合動畫風格與活潑音樂,讓觀眾即時進入角色世界。這種「角色入侵日常」的行銷策略,不只是單純賣產品,更是打造情境與幻想。

3. 麥當勞 × Mirror 姜濤廣告:偶像經濟

在2021年,麥當勞與香港超人氣男團Mirror成員姜濤合作推出限時餐飲及廣告活動,掀起全城關注。這不僅是一則麥當勞 最新 廣告,更是一場現象級的跨界合作,完美結合偶像魅力與品牌行銷力量,成功開拓Z世代市場。

為何這則 McDonald 廣告 成為病毒式話題?

  1. 偶像經濟下的極致運用

    姜濤作為Mirror中的人氣王,在2021年可說是「香港最紅的男人」。麥當勞 廣告邀請他擔任主角,不只是借助流量,而是讓品牌「被年輕人看見」。廣告中姜濤展示了專屬的餐點選擇,並鼓勵用戶下載麥當勞 App下單,成功帶動應用程式下載量激增。香港不少分店因姜濤聯乘套餐而出現排隊人潮,甚至出現餐盒收藏熱潮,不少粉絲在社交平台上曬出購買證明,形成二次傳播效應。

  2. 廣告劇情與風格貼近偶像MV

    此支麥當勞 廣告充滿MV風格——姜濤在會議室、籃球場、用餐場景中出現,以輕快背景音樂與精緻畫面呈現,與其明星形象高度一致。這不只是代言,而是把品牌與偶像「形象合一」。這種高質感、明星主導的敘事方式,令廣告本身具有娛樂價值,觀眾甚至會「重複觀看」,成為品牌極少數能主動吸引眼球的內容類型。

  3. 品牌年輕化策略的成功轉型

    一直以來,麥當勞 廣告在香港偏重家庭與社會關懷,但此廣告明確轉向年輕人市場,透過偶像、社群、數位互動進行全方位滲透。這是一種品牌形象的再定義:不只是童年回憶,更是年輕人的「潮流生活方式」。廣告同時鼓勵用戶使用App訂購專屬套餐,帶動數位轉型與用戶習慣養成,從線下消費轉向線上體驗。

4. McSafe Drive 安全駕駛廣告

在捷克共和國,麥當勞與創意代理商 DDB Prague 聯手,於2020年推出一系列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平面麥當勞 廣告,名為《McSafe Drive》。這是品牌近年來最具風格與社會意識的創意之一,透過得意又識別性極高的視覺,提醒駕駛者:就算肚子餓,也要記得安全駕駛。

為何這則 麥當勞 廣告 備受好評?

  1. 品牌識別度高:不顯整個M仔標記,也看得出是麥當勞

    這一系列廣告完全沒有出現任何漢堡、薯條,而是在完整或不完整的金拱門上加了安全帶扣和速標針。以及用了拱門形狀作車頭燈。配合著麥當勞的招牌紅色,打造出「不需說明也看得懂」的視覺語言。雖然畫面簡單,但觀眾馬上能聯想到麥當勞 廣告的風格,進一步傳遞「肚子餓但別超速」的中心訊息。

  2. 創意背後帶出品牌責任與公共訊息

    不同於一般的促銷導向Mcdonald 廣告,這一系列廣告的重點不在於「買一送一」或「新品介紹」,而是呼籲駕駛者:不要因為肚餓而忽略交通安全。廣告中溫柔地提醒大家「餓也別急,開車也要慢慢來」,展現品牌對公共安全的重視。這讓消費者重新認識到麥當勞不只是賣快餐的企業,也是願意投入社會責任的全球品牌。

  3. 捷克廣告,卻具備全球適用性

    雖然此為捷克市場專案,但設計語言與訊息極具國際性。這組麥當勞 最新 廣告完全可以被複製至其他地區(包括香港),特別適合以戶外海報、巴士站燈箱或停車場等場景使用,寓教於娛樂。

5. 麥當勞香港「C.A.R.E」活動:疫情期間的社區關懷典範

在2020年初,麥當勞香港(McDonald's Hong Kong)面對新冠疫情的挑戰,啟動了名為「C.A.R.E」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,「C.A.R.E」代表關懷(Concern)、保證(Assurance)、關係(Relation)和提升(Elevation),每個階段均針對不同的受眾和需求,展現了麥當勞廣告在疫情期間的創新與關懷。

  1. 第一階段:關懷(Concern)

    為了提升員工士氣,麥當勞向全港15,000名員工提供了「員工打氣包」,內含消毒濕紙巾、家人專用的食品兌換卡,以及行政總裁黎韋詩(Randy Lai)的親筆信,表達對員工的關懷與支持。

  2. 第二階段:保證(Assurance)

    為了讓顧客安心,麥當勞在店內張貼了衛生措施的海報,員工佩戴標示每小時洗手的徽章,並在外賣袋上貼上鼓勵信息的貼紙,強調品牌對食品安全和衛生的重視。

  3. 第三階段:關係(Relation)

    透過電視廣告和社交媒體,麥當勞推廣親子間的正確洗手習慣,將家庭衛生與品牌形象聯繫起來,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,增強家庭與品牌之間的情感聯繫。

  4. 第四階段:提升(Elevation)

    麥當勞向醫院管理局的醫護人員和支援員工捐贈了90,000張感謝卡和總值超過900萬港元的免費產品優惠券,感謝他們在抗疫前線的付出與奉獻。 ​

為何這則麥當勞廣告成功?

  1. 全方位的關懷策略:從內部員工到外部顧客,再到社區醫護人員,麥當勞展現了全面的關懷,提升了品牌的社會責任形象。
  2. 即時應對與溝通:​透過多渠道的溝通策略,麥當勞在疫情期間迅速傳遞了品牌的關懷與支持,增強了顧客的信任感。
  3. 品牌價值的深化:​透過實際行動,麥當勞將「關懷社區」的品牌價值具體化,深化了品牌與社區之間的聯繫。

資料來源:

https://muse.world/mcdonalds-wants-you-to-mcdrive-safely-in-this-road-safety-campaign/

https://www.marketing-interactive.com/mcdonald%E2%80%99s-hong-kong-launches-phase-four-of-its-c-a-r-e-coronavirus-response-campaign

分享此內容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