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香港社交平台排名 - 最常用平台與品牌行銷建議全解析

社交媒體滲透率超過 83% 的香港,品牌若想吸引注意力、提升轉換、建立信任,就必須了解本地不同社交平台的用戶特性與行為。2025 年的香港數碼生態愈趨成熟,但用戶習慣卻快速變化。本文將透過數據、分析與策略建議,為你逐一拆解香港主流社交平台的實際影響力與行銷價值。

1. 香港社交媒體使用概況

  • 香港總人口約 740 萬,其中約 710 萬人為網絡使用者(滲透率約 96%)。

  • 約 615 萬人為社交媒體使用者,佔總人口約 83%。

  • 香港人平均同時使用 6.4 個社交平台,每日使用社交媒體的平均時間為 1.4 小時。

  • 54% 社交平台使用者作為女性,45.9%作為男性。


這代表:

→ 用戶高度分散,單一平台難以完全覆蓋
→ 多平台佈局與差異化內容策略成為主流
→ 對「社交平台排名」的掌握,不只是媒體選擇,更是「品牌與市場匹配」的策略行動

2. 2025香港社交平台排名

排名平台名稱使用率/使用者人數備註說明
1Facebook / WhatsApp各約 70.6%(約 455 萬人)兩者並列第一,分別為最常用社群與通訊平台
2YouTube觸及率約 83.1%(約 615 萬人)影音平台,適合各年齡層
3Instagram約 58%(約 370 萬人)年輕族群偏好,學生使用率達 93%
4TikTok / 抖音約 2%(成人用戶)廣告觸及快速增長,短影音影響力上升
5Threads約 16.6%(約 107 萬人)新興文字平台,使用率持續成長
6小紅書(RED)無精確統計女性使用者比例高,跨境行銷價值高
7Messenger / Telegram / SnapchatMessenger 約 25%、其餘較低非主流但具特定用途的輔助平台

追閱:

Instagram廣告費用

Youtube廣告收費

Linkedin廣告費用

3. 香港最常追蹤的帳號類型

根據 We Are Social 與 Meltwater 發佈的 2025 年報告,香港年滿 16 歲的社交媒體用戶中,最常追蹤的帳號類型如下:

  • 親友/熟人(40.1%):反映社交媒體的本質仍以人際連結為核心。

  • 電視節目/頻道(26.6%)、歌手/音樂人(23.3%)、演員/表演者(21.6%):代表娛樂型內容長期受到歡迎。

  • KOL/專家(23.1%):顯示專業性與個人影響力仍是用戶信任的來源。

  • 曾經購買過的品牌(22.1%)、考慮購買的品牌(17.5%):說明品牌帳號需要具備連結性與價值感,而非單純推廣。

  • 飲食內容(餐廳/廚師)(21.6%)與旅遊帳號(17.4%):日常生活型內容具備極高的參與與共鳴潛力。


這些數據傳遞出三個重要訊號:

  1. 社群觸及力,來自人際轉發與內容共鳴
    如果你的內容值得被分享、能引起用戶「標記朋友」的慾望,將遠比廣告投放來得有效。品牌應善用 UGC(用戶生成內容)、故事型行銷與互動性貼文設計。

  2. 娛樂性與資訊性並重
    香港用戶不只被娛樂吸引,也願意追蹤提供價值、啟發或知識的帳號。這為內容營運開啟兩條路線:一是感性敘事(如幕後花絮、KOL 合作),二是理性輸出(如產品知識、品牌理念)。

  3. 品牌帳號需要人格化經營
    用戶對「已購買品牌」的追蹤意願高於「潛在品牌」,代表信任與熟悉度是關鍵。若想吸引冷流量,品牌必須展現真誠的內容價值,而非只做硬銷。

4. 香港社交平台特性與行銷應用建議

Facebook / WhatsApp
適合建立品牌專頁、推廣活動與處理顧客服務。WhatsApp Business 更能提供自動回覆、客戶支援與轉換工具。

YouTube
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品牌故事,YouTube 是長短影片皆宜的平台。YouTube Shorts 的觀看數在香港持續增長。

Instagram
圖片與短影片導向,極適合視覺型產品與生活風格品牌。Instagram Reels 互動率明顯提升。

抖音
以短影音形式帶動快速傳播與參與,適合挑戰活動與病毒式行銷。香港年輕族群使用率快速上升。

Threads
偏文字型對話與討論,品牌聲音、人設經營與快速互動是關鍵。雖用戶基礎仍在培養,但潛力可期。

小紅書
跨境電商與生活風格內容主場,特別適合觸及 25–40 歲的女性客群。適合用於軟性推廣、開箱、評價、使用教學等內容。

5. 趨勢與行銷策略建議

1. 跨平台整合佈局:
將 Facebook / WhatsApp 作為基礎,再結合 Instagram、YouTube 及 TikTok 做內容延伸。

2. 客製化內容製作:
根據平台特性設計內容格式與語調。例如 YouTube 用於說明式長影片,Instagram 則製作產品展示短片。

3. 數據追蹤與優化:
使用 Meta Insights、Google Analytics、YouTube Studio 等工具追蹤表現,依據觸及率與互動率持續優化。

4. 投資新興平台先機:
對品牌聲音強、需與用戶建立親密連結的品牌,Threads、小紅書提供新的曝光場域。

6. 制定香港市場社交媒體策略的實用框架

階段具體做法
目標設定品牌曝光、活動報名、網站導流、轉換、用戶互動
平台選擇根據受眾年齡、品類屬性、內容能力做優先排序
內容格式Reels、圖文、短影片、限時動態、開箱文、教學影片
廣告規劃小預算測試不同受眾,分平台觀察成效後集中資源
效果追蹤使用 Meta Insights、GA4、YouTube Studio 等追蹤點擊與互動

7. 結語

香港社交平台的熱門與否只是第一層資訊,真正重要的是:你選的這個平台,是否適合你的品牌調性與資源?

2025 年的香港已不再是「只做 Facebook 就夠了」的時代,品牌必須同時擁有策略思維、內容能力與整合資源,才能在眾聲喧嘩中脫穎而出。

如你希望為品牌擬定一套跨平台社交行銷策略,歡迎與我們聯絡Adintime 提供專屬香港市場的實戰解決方案。

分享此內容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