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會取代廣告嗎?這對廣告公司意味著什麼?

廣告業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變革。當我們想到那些令人驚嘆的電腦生成視覺畫面取代了傳統的拍攝時,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轉變——但也只是故事的開端。

事實上,人工智能現在已經成為推動每個廣告活動階段的核心力量,從品牌萌生一個想法的那一刻,到消費者完成購買的瞬間。這個產業不只是改變了——它正從根本上被重建。

那麼,AI 會取代廣告嗎? 簡單答案是不會,但以下這些現實層面的改變與影響,值得深思:

  1. 策略與市場研究的革命
  2. 創意與製作的轉型
  3. 媒體與績效的動力引擎
  4. 人類的角色:我們的價值所在

1. 策略與市場研究的革命

在一條廣告誕生之前,AI 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。以往的市場研究需要大量時間、資金進行問卷調查、焦點小組訪談與手動數據分析。即使在網絡的幫助下,這流程已經不斷優化,而 AI 更是把它推進了一百步。

  • 預測潮流趨勢:AI 工具能即時分析大量社交媒體、搜尋趨勢與新聞資料,幫助品牌洞察即將流行的消費者行為與文化變化,快過任何人。例如 PepsiCo 就曾利用 AI 分析消費數據,發現健康風味飲品的潛力需求,最終成功推出 Bubly 氣泡水產品線。



  • 精準細分消費洞察:AI 能以極高準確度細分目標受眾。例如 Spotify 的「Wrapped」年度回顧活動,利用 AI 分析用戶的聆聽數據,轉化為個人化的分享內容。這種手法不只創造話題,也讓每位顧客感受到品牌的理解與重視。

2. 創意與製作的轉型

這一部分大家應該最熟悉,但其意義遠遠超越「節省成本」這麼簡單,它正在定義一種全新的內容創作模式。

  • 從「實景拍攝」到「虛擬創作」:AI 圖像與影片生成工具正在取代傳統拍攝流程。品牌如今能製作出令人驚艷的視覺內容,從置身異國場景的產品照,到擬真「虛擬模特兒」都不需一台相機。就像這個 可口可樂的「大師之作」廣告,他們與藝術家合作,融合經典畫作與 AI 視覺生成,創造出一部超現實風格的影片廣告。這類案例展示了 AI 並非單純替代,而是當人類主導創作時的強力輔助工具。

  • 大規模個人化文案:AI 工具能在數秒內生成上百種廣告文案、社交貼文與標題版本。這讓品牌可以進行大規模 A/B 測試,並根據不同受眾群進行個性化溝通。像是 JPMorgan Chase 與 AI 平台 Persado 合作,為他們的行銷活動生成數千條個人化訊息。AI 能根據不同情感訴求或利益點,自動測試最有效的版本,最終讓點擊率提升了 450%,證明 AI 在每一個字上都能帶來巨大影響。

3. 媒體與績效引擎

當一個廣告活動準備就緒,企業現在可以利用 AI 以極高的準確度觸及正確的受眾、在正確的時間展示廣告。這也是 AI 最深遠影響的領域之一,它正自動化原本需要整個團隊處理的工作。而且這些技術早已在幕後默默運行多年!

  • 智慧投放廣告: 程序化廣告是由 AI 驅動的技術,現已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。演算法能即時競標廣告位,並在毫秒內分析使用者的行為、設備、地理位置等資料,決定是否展示廣告。這讓品牌的預算更有效率地運用,並確保每個活動都能最佳化投資報酬率。

AI 程式競標平台的範例

  • 即時優化:AI 平台能持續監測廣告表現並立即調整策略。如果某一區域的廣告創意表現不佳,或特定位置的點擊率偏低,AI 可以自動重新分配預算並替換素材,完全無需人工干預,提升效率與精準度。

延伸閱讀:

AI 生成內容在廣告中的 5 大應用

線上廣告入門指南:你需要知道的事

4. 人類的價值:我們的角色

即使技術看似「接管」一切,人類在廣告中的角色仍將長期存在。因此當有人問「AI 會取代廣告嗎?」我們的答案是:「未必!」就像上面提到的可口可樂廣告一樣!

  • 創意人的新角色:有了 AI 協助繁重的基礎工作,人類創意人員就能專注於策略思維與品牌建立。他們是發想「大創意」的來源——這些是 AI 無法從零開始生成的。真正能打動人的,是那份人性、同理心、幽默感與文化理解。

  • 道德指南針:AI 工具的效果取決於訓練它的資料,若資料本身有偏差,就可能導致道德風險與刻板印象。因此需要人類團隊來把關,確保廣告內容具有責任感、真實性,並不會加深負面觀感。同時在著作權、資料隱私與品牌真誠度等議題上,也需要人類的判斷力。

來源:Charles Sturt University

Charles Sturt 大學近期的研究發現,生成式 AI 圖像工具強化了性別與種族刻板印象。儘管在現實中超過 60% 的藥劑師是女性,AI 所生成的圖像卻幾乎都是男性。此外,AI 經常忽略多元膚色的呈現。這種偏見可能會誤導大眾對職業的認知,甚至讓某些群體卻步,不敢追求相關職涯。

總結 - AI 真的會完全取代廣告嗎?

科技確實大幅改變了我們工作的方式,但它無法改變我們工作的初衷。歸根究底,廣告的本質始終是「與人連結」。工具可以更聰明,但我們真正的優勢,仍然來自人性、故事,以及洞察力。

分享此內容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