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告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:香港營銷指南
每間公司都想擁有更多顧客、點擊率和銷量。但在顧客決定購買前,其實背後還有很多因素在影響他們。人們會受到他們所見、所感受和品牌出現的頻率所影響。這就是消費者行為,對顧客選擇你的品牌而非其他品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廣告對於塑造消費者購買行為,特別是針對Z世代等年輕觀眾,起著關鍵作用。透過合適的策略和考量,你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、建立信任、激發行動並培養忠誠度。透過理解和應用消費者行為學營銷,你可以創造出能與顧客進行深層次聯繫,並帶來更佳成果的廣告企劃。
1. 曝光……成為他們記得的品牌
試想想當你要點咖啡、網購或計劃度假時,哪些品牌會浮現在你腦海中?很有可能你已經不只一次見過他們的廣告。
這是因為重複的曝光會帶來熟悉感,而熟悉感則能建立信任。這是廣告界最古老的招數之一,時至今日依然有效。
如果你想塑造消費者行為,你的品牌就需要經常在適當的地點出現。單靠一則Instagram廣告並不足夠,你需要在螢幕上、街頭上,在與人們視線水平平齊的位置,無處不在。
讓我們回顧一下2024年10月這場大型淘寶雙11活動,來闡釋曝光的重要性:
來源:德高展拓
這是一場大規模的廣告活動,單是在港鐵站內就進行了大量重複曝光。從軌道旁的燈箱、行人通道螢幕、到隧道牆貼……許多主要車站都以這個廣告企劃進行全面裝飾。在一次通勤中,你可能在多個接觸點看到相同的視覺設計。這樣做有什麼效果?即使是沒有購物計劃的人,也會立刻記住這個品牌。這種飽和度能讓品牌深植人心。
2. 真誠地觸動情緒
人們購物不單是因為產品規格有多出色,當然這也是原因之一,但這並非故事的全部。他們購物是因為某件事讓他們感到高興、興奮、被理解,甚至是懷舊。
如果廣告做得好,就能激發這種情感連結。這能區分一個被匆匆滑過的內容和一個能深植人心的廣告企劃。消費者行為學營銷訴求於價值觀、身份認同或個人抱負。
3. Z世代的火眼金睛
如果你的受眾包含2025年30歲以下的年輕人,請務必留意Z世代的消費者行為。他們精明、多疑,且能迅速分辨出虛假或過度包裝的內容。
與其在意廣告製作的水平,這一代人更重視真實性和透明度。他們關心你的品牌代表著甚麼,以及是否言行一致。這並非是他們刻意做出的決定,而是潛意識下的判斷。
如何贏得他們的心:
與微網紅合作,而不僅僅是名人。
分享幕後花絮內容。
坦誠!即使是關於你的缺點或挑戰也一樣。
奢侈時尚品牌在這方面特別掙扎,因為這個行業一直以來都以「高不可攀」而繁榮,與「精心包裝」背道而馳。許多品牌都曾試圖迎合Z世代等年輕族群,但都失敗了。
一個明顯的例子是2022年Balenciaga那場災難性的廣告企劃,該廣告以身穿束縛帶的小孩手持泰迪熊,在TikTok上引發了軒然大波,迫使品牌撤回廣告並公開道歉。這也顯示了當品牌越界時,Z世代能多快地拋棄它。我們不會展示相關照片,因為……這相當不恰當。
另一方面,Loewe在應對Z世代消費者行為方面做出了正確的選擇。他們迅速回應社交媒體的反饋和潮流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近期「番茄袋」的爆紅時刻:
這一切都始於一位用戶在X上發佈的貼文,隨後被Loewe的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轉發並病毒式傳播開來:
Loewe緊貼潮流並迅速回應,客製化了「番茄」設計,將其寄給該名用戶,從而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討論。他們甚至分享了這個項目的幕後花絮:
這段展示番茄袋的Instagram短片獲得了近300萬次的觀看次數,而Loewe的TikTok內容也每則都穩定地獲得超過百萬的觀看,幫助其粉絲數增長到約230萬。
為什麼會成功?
Loewe以精湛的工藝、幽默感和絕佳的時機將一個迷因(Meme)提升到新高度。
他們反應快速:從推文到短片,再到產品的呈現,只花了短短幾天。
品牌在追逐網絡熱潮的同時,依然保持了其奢侈品的身份,這讓整個過程顯得既真誠又具策略性。
4. 數據不沉悶,它是你最好的朋友
信不信由你,許多品牌仍然單憑直覺或競爭對手的做法來做決策。但如果你想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,你需要真正的數據洞察。
這正是消費者行為研究發揮作用的地方。它告訴你人們為何會作出某些反應:他們為何點擊、為何滑過,以及為何選擇你的競爭對手而非你。
以Zalora為例。當他們對網頁設計做出微小調整,突出產品頁面上的「免費送貨」標誌時,結帳率提升了12.3%:


來源:VWO
在金融界,First Midwest Bank測試了不同的登陸頁面格式,改變了註冊表格的佈局並添加了本地化的圖像。效果最好的版本讓轉換率增加了195%。這一切都歸因於他們關注到什麼最能讓他們的受眾產生共鳴。
來源:Fibr.ai
5. 制定符合人們真實行為的策略
這是將所有環節結合起來的關鍵。你已經掌握了數據洞察,了解了情感觸發點,也找到了你的受眾活躍的地方。現在是時候將這一切應用到你的廣告企劃中。這就是消費者行為學營銷策略的實踐,利用真實的行為洞察來指導你的廣告形式、訊息,甚至是預算分配。
讓我們看看一些例子!
來源:VIOOH
Sun Life與Hivestack、Havas Media HK和德高集團合作,在機場行李認領處發起了程式化數碼戶外廣告(programmatic DOOH)活動。他們根據實時航班數據,為來自中國大陸的航班旅客投放簡體中文的廣告內容,為其他國際航班則投放英文版本。結果是:在旅客最容易接受訊息的時候,透過情境相關的廣告,獲得了超過170萬次的曝光。
來源:Moving Walls
另一個與旅行相關的例子是亞航在2023年舉辦的活動。他們為「700萬張免費機票」的促銷活動進行了為期七週的DOOH廣告,在高人流區域使用動態倒數計時的廣告內容。透過程式化投放,確保了廣告內容因應地點和時間保持相關性。結果是:獲得了高曝光量並立即帶動了預訂量的飆升。
從這些廣告活動中學習,並…
最終結論
廣告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大,但前提是廣告必須有目的地進行。如果你的目標是建立真正的品牌忠誠度、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並贏得像Z世代這樣的受眾,你需要深入探討而不僅僅是追求「增加曝光」。
從情感出發,疊加重複曝光,並以數據洞察作為後盾。無論你是要推出新產品還是重新審視你的媒體策略,了解人們行為背後的原因,將會是你的終極優勢。
沒有浮誇,沒有猜測,只有真正有效的廣告!